快速导航:OA办公 | 精品课程 | 图书馆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 英文版
教学工作
实践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工作 > 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组织学生赴任弼时、杨开慧纪念馆开展实践教学
 发表时间:2014-06-17 12:13:00 点击次数:0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 号)、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等文件精神,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要求和教研室实践教学计划,2014年6月15日,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组织全校2013级(理科)学生代表82人赴任弼时纪念馆、杨开慧纪念馆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通过实践教学,带领大学生走出校门,到无产阶级革命家故地和纪念馆实地考察,通过讲解学习、参观访问、相互讨论等形式,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消化、吸收、内化,进一步确立唯物辨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通过生活体验,感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教学,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感染力、说服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大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任粥时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汨罗市弼时镇唐家桥,在任弼时故居北面的月形山上,与故居一垅相隔。任弼时纪念馆主要陈列出任弼时生平业绩,分为六个专题,展出了560余件(幅)珍贵文物和图片。陈列准确把握了主人公的个性特点,塑造了不同时期的空间形象,充分展示了任弼时同志在建团、建党、建军和建国四个方面的丰功伟绩。 

                     

  

 

  任弼时从1904年出生至1920年离家求学,在故居度过了16年。故居始建于清末,属典型的江南院落民居。故居复原陈列对任弼时父母、任弼时和夫人陈琮英的卧室,家族的蒙学馆、农具屋、杂屋等按原景复原布展。参观期间,同学们不时地用镜头拍下这些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更加了解今天新中国幸福生活、和平年代来之不易,纷纷表示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年代的求学机会,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杨开慧故居在长沙市东北约60公里的板仓。杨开慧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长沙、上海、广州、武汉和韶山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捕。面对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展览馆突出反映杨开慧的光辉业绩,展示她敢为人先、坚贞不屈、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努力做到突出特色、突出个性,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杨开慧是一个好女儿、好学生、好妻子、好母亲、好党员、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并将与杨开慧至爱并且予其影响很深的父母和她极为关爱的儿子岸英、岸青生平事迹专题陈列作为杨开慧光辉业绩陈列的补充。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对于本次实践教学进行了精心准备,思政部副主任邓集文教授、教学秘书马代亮老师应邀参与指导。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不是带领他们参观旅游、也不是走马观花。在任弼时纪念馆和杨开慧广场,教研室教师们组织部分学生谈谈此次实地考察、实践教学的心得体会,促使他们的实地感受(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哲学高度),引导大学生们要学习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信念、执着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勇于变革、善于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们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精神。 

  坚定信念,执着奉献。要学习老一辈党员坚持党性和崇高信念。老一辈党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的过程中,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真枪实干,勇挑重担,经受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种种考验,铸就了他们坚强的党性,树立了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计得失、不畏艰险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为集体、国家、民族而奋斗终身的崇高信念,以此激励自己更好地立足岗位。 

  勇于变革,善于创新。要学习老一辈党员的工作经验和处事方法。老一辈党员亲身经历过党和国家重大历史事件,在面临和处理问题上,对党的理论理解较为深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当前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想实现转型发展,就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我们应该在汲取经验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大胆实践,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 

  心系群众,一心为民。要学习老一辈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历史证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重要法宝。只有很好的融入基层群众,处处为百姓考虑,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拥护,尽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身为青年党员,更是要坚定不移地追随脚步,树立远大理想,无私奉献,经受群众和社会的考验。 

  

 

  要求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掌握并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及相关的理论内容。要求参加实践教学后独立完成实践教学报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其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斗志与雄心。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658568 湘ICP备09017705号 湘教QS4_201212_010022 丨 信息中心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