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OA办公 | 精品课程 | 图书馆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 英文版
教师风采
教授
当前位置: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风采 > 教授
廖小平教授
 发表时间:2016-11-09 03:13:00 点击次数:0

   

  廖小平,湖南邵阳人。1983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6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称号。英国班戈大学荣誉院士(Honorary Fellowship)。 

  现任湖南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 

  一、主要荣誉称号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  

  湖南省智库领军人才 

  湖南省重大决策咨询专家  

  电力工业部优秀教师  

  湖南省高校科技工作先进工作者  

  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先进工作者  

  全国优秀学报编辑,获田家炳基金奖 

  湖南省“十佳”理论编辑  

   二、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和鉴定专家  

  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兼自然教育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人学学会理事  

  湖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  

  湖南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首席专家  

   三、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价值观、伦理学、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高等教育学以及旅游休闲学。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课题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重大重点和国际合作等课题40余项。获第四、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和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18项。出版专著14部。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论大学文化的三种关系》、《大学去行政化四问》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被《新华文摘》转载或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全文复印的论文达75篇次。      

  (一)主要科研课题  

  1.价值观、伦理学研究课题  

  (1)中国价值安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14AZX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4 

  (2)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的变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10BZX0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0  

  (3)社会转型时期代际关系视野中的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研究(06BZX06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06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代际价值观及其变迁研究(03BSH0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03 

  (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和经验研究(22ZDA013)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22 

  (6)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主体、机制和路径研究(13ZDB070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013 

  (7)30年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研究(09YBB173),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2009  

  (8)道德的榜样与榜样的道德——对现代社会道德榜样的检视(04B08),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2004  

  (9)毛泽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价值安全思想研究(16MZDYJWD02),湖南省毛泽东研究中心重大委托项目,2016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构建主体、路径和机制研究(13A120),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2013.  

  (11)价值观建设的理念定位与人格特征研究(14A158),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2014  

  (12)建国以来价值观的嬗变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12A147),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2012  

  (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研究(08A085),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2008  

  (14)基于现代社会代际关系的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研究(05A020),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2005  

  (15)中国代际循环模式研究,德国西门子公司委托项目,2011  

  2.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究课题  

  (16)湖南“同心美丽乡村”建设提质研究(20ZWC02),湖南省社科基金智库项目,2020 

  (17)湖南“同心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19ZWA16),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2019 

  (18)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16JCA005),湖南省社科基金决策咨询专项重大课题,2016 

  (19)我省加快构建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4WTA21),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2014  

  (20)加快建设“绿色湖南”的思路和对策(11WTA09),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2011  

  (21)天然林保护修复综合政策管理体系构建项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委托项目,2020 

  (22)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2012ZK1005 ),湖南省软科学重大项目,2012 

  (23)长株潭地区居民绿色素养调查与培育研究(2014ZK2001),湖南省软科学重点课题,2014  

  (24)“两型社会”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010ZK2028),湖南省软科学重点课题,2010  

  (25)“两型社会建设”与公民环境教育及其政策建议(2009ZK2029 ),湖南省软科学重点课题,2009 

  (26)湖南企业诚信体系的制度框架研究(2006ZK3029),湖南省软科学课题,2006  

  (27)湖南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管理研究,湖南省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重大委托课题,2015. 

  (28)创新视域下我国绿色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20K148),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基金项目,2020 

  (29)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其生成逻辑(16K106),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基金项目,2016 

  (30)生态文明时代的政治参与(10W010 ),湖南省教育厅委托课题,2010 

  (31)建设“绿色湖南”的林业科技支撑体系研究,湖南省林业厅科技项目,2012  

  (32)湖南低碳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论与对策,湖南省林业厅科技项目,2010  

  3.教育学研究课题  

  (33)代际价值观研究(DEA010202,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2 

  (34)自然教育理论方法与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软科学项目,2021 

  (35)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10B13),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2010  

  (36)湖南高校大学生休闲活动研究(08B07),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2008  

  (37)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研究(06B09),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2006  

  (38)大学行政化之形成与去行政化之实现(XJK011AGD001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11 

  (39)湖南高校大学生休闲教育研究(XJK08ADY001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08 

  (40)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代际机制研究(XJK06ADY003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06 

  (41)基于价值观变迁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12C12),湖南省高校思政课题,2012  

  (二)获奖成果  

  (1)《大学去行政化四问》,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国家教育部,2016 

  (2)《代际伦理研究》,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教育部,2011 

  (3)《国家治理与生态伦理》,湖南省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2022 

  (4)《思想道德伦--经济与道德关系的现实建构》,湖南省1999年度“五个一工程”奖一等奖,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1999 

  (5)《坚持绿色教育理念面向脱贫攻坚的林业人才培养改革和实践》,第十三届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湖南省教育厅,2022 

  (6)《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解构和建构》,湖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2017 

  (7)《建设“绿色湖南”的思路和对策研究》,湖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2015 

  (8)《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代际维度》,湖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2012  

  (9)《伦理的代际之维——代际伦理研究》,湖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2006 

  (10)《大学去行政化研究与对策》,湖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奖),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2017 

  (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代际价值观及其变迁研究》,湖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2007  

  (12)《公民道德建设研究》,湖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2004  

  (13)《转型期价值观代际变迁研究》,湖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2008 

  (14)《湖南同心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第三届湖湘智库研究优秀成果奖,优秀奖,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2020 

  (15)《编制湖南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自然资源审计和责任追溯》,湖湘智库研究“十大金策”,优秀成果,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2016 

  (16)《大学行政化之形成与去行政化之实现》,湖南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湖南省教育厅,2014 

  (17)《大学文化论》,湖南省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南省教育厅,2007  

  (三)主要著作  

  (1)《国家治理与生态伦理》,湖南大学出版社,2018 

  (2)《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解构和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代际互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代际维度》,人民出版社,2009  

  (4)《分化与整合——转型期价值观的代际变迁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面向道德之思——论制度与德性》,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伦理的代际之维——代际伦理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  

  (7)《思想道德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现实建构》,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8)《道德认识论引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 

  (9)《邓小平伦理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0)《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  

  (四)主要论文  

  (1)论价值观的代际构成[J].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0,(02.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之基本特征[J].哲学动态,2014(08):71-76.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14年第10期全文复印。 

  (3)价值观的代际结构与社会主导价值观[J].哲学动态,2012(09):36-40.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2年第12期全文复印。 

  (4)论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代际视角[J].哲学动态,2009(10):64-70. 

  (5)论信任的几个问题[J].哲学动态,2007(12):38-44. 

  (6)代际伦理刍议[J].哲学动态,2002(01):18-20. 

  (7)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维度[N].光明日报,2022-05-16(015). 

  (8)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改革要把握好六大关系[N].光明日报,2021-11-26(006). 

  (9)林业高校当协调好“涉林”与“非林”[N].光明日报,2016-08-16(013)

  (10)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机制[N].光明日报,2013-04-12(007). 

  (11)诚信的文化阐释[N].光明日报,2012-11-24(011). 

  (12)遏制人才浪费应发挥“软因素”作用[N].光明日报,2006-08-03. 

  (13)高校应勇担人才培养重责[N].光明日报,2006-01-23. 

  (14)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与成年人的道德责任[N].光明日报,2005-05-10. 

  (15)和谐社会的代际维度[N].光明日报,2005-10-25. 

  (16)简论道德榜样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2-08-06. 

  (17)重视公民的个体道德建设[N].光明日报,2002-01-15(013). 

  (18)将学生评价改革核心理念融入育人全过程[N].中国教育报,2022-05-30(005). 

  (19)大学去行政化四问[J].大学教育科学,2013(05):18-24.《新华文摘》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14年第1期全文复印。 

  (20)论大学文化的三种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142-148.《新华文摘》2006年第23期全文转载。 

  (2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变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6):12-16.《新华文摘》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 

  (22)价值观的分化探析——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为背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0(03):15-21. 

  (23)政治参与的价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8(01):41-47. 

  (24)论诚信与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129-137.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7年第02期全文复印。 

  (25)论伦理关系的代际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37-44. 

  (26)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的提升[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03):9-17.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2008期全文复印。 

  (27)价值观变迁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诉求[J].伦理学研究,2016(03):76-82.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1610期全文复印。 

  (28)论价值观建设之理念定位与人格特征[J].江海学刊,2015(05):48-54+238.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5年第12期全文复印。 

  (29)论核心价值体系对价值观变迁的引领及其机制[J].天津社会科学,2015(04):20-26.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15年第10期全文复印。 

  (30)论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主体和路径[J].道德与文明,2014(06):62-67.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5年第3期全文复印。 

  (31)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的变迁与核心价值的解构[J].天津社会科学,2014(05):45-49.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5年第1期全文复印。 

  (32)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演变轨迹探微[J].伦理学研究,2014(05):9-15.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14年第12期全文复印。 

  (33)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的建构[J].天津社会科学,2013(06):4-1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4年第3期全文复印。 

  (34)节约行政的道德之思[J].伦理学研究,2013(05):89-94.《光明日报》2014129日论点摘编。 

  (35)论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的五大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95-101.《新华文摘》2013年第21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3年第11期全文复印;《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5期摘登。 

  (36)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双重后果[J].科学社会主义,2013(01):87-9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3年第7期全文复印。 

  (37)论核心价值体系的三大关系[J].天津社会科学,2012(06):24-28.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3年第3期全文复印。 

  (38)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探索[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06):1-7.人大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2013年第2期全文复印。 

  (39)论核心价值的价值[J].浙江社会科学,2012(10):89-94+158.《新华文摘》2013年第3期论点摘编。 

  (40)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04):169-171.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1年第09期全文复印。 

  (41)论成年人文化与未成年人文化[J].天津社会科学,2011(04):25-28+86.《新华文摘》2011年第23期论点摘编。 

  (42)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J].科学社会主义,2010(04):72-75.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10年第11期全文复印。 

  (43)当代未成年人道德境遇的双重变奏[J].江海学刊,2010(01):58-64.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0年第3期全文复印。 

  (44)论西方文化中未成年人的道德景象[J].社会科学战线,2009(07):28-33.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9年第11期全文复印。 

  (45)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道德资本[J].道德与文明,2009(05):6-10.《新华文摘》2010年第01期论点摘编。 

  (46)试论毛泽东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26(01):50-53.人大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第3期全文复印。 

  (47)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辨证——兼论改革开放以来主流价值观的变迁[J].教学与研究,2008(08):11-16.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9年第1期全文复印。 

  (48)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研究及其路径的批判性审视[J].天津社会科学,2008(04):42-46.《新华文摘》2008年第21期论点摘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4期转载。 

  (49)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整合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J].浙江社会科学,2008(05):72-76+127.人大复印资料《精神文明导刊》2008年第10期全文复印。 

  (50)社会转型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08(06):83-86.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第4期全文复印。 

  (51)价值观代际变迁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来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10-15.《新华文摘》200802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11期全文复印;《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1期摘登。 

  (52)哲学与文艺——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哲学解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07):28-32+42+84.人大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第5期全文复印。 

  (53)论涂尔干道德教育论及其主要特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87-94.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7年第12期全文复印。 

  (54)可持续发展的两个伦理论证维度——兼论生态伦理与代际伦理的关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36-42.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7年第9期全文复印。 

  (55)论道德榜样——对现代社会道德榜样的检视[J].道德与文明,2007(02):71-75.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7年第6期全文复印。 

  (56)价值观代际分化的多维解读[J].求索,2007(01):134-137.《新华文摘》2007年第12期论点摘编。 

  (5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值观变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因[J].科学社会主义,2006(01):64-67.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6年第6期全文复印。 

  (58)社会转型与代际价值观的变迁[J].河南社会科学,2006(04):22-26.《新华文摘》2007年第1期论点摘编。 

  (59)大学文化研究的四种范式及其批判[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145-150.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6年第9期全文复印。 

  (60)论家庭代际伦理的功能[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05):1-4.《新华文摘》2005年第22期论点摘编。 

  (61)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及其本质[J].河南社会科学,2005(03):88-91.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5年第10期全文复印。 

  (62)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及其双重效应[J].广东社会科学,2005(01):85-90.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5年第6期全文复印。 

  (63)论代际公平何以可能[J].天津社会科学,2004(06):41-44.《新华文摘》2005年第5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文摘卡》2005年第1期摘登。 

  (64)现代道德教育的代际路径和代际模式[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91-96.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第6期全文复印。 

  (65)“代”论[J].江海学刊,2004(04):5-12+222.《文摘报》81日、《光明日报》810日摘登。 

  (66)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J].教学与研究,2004(05):77-82.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4年第7期全文复印。 

  (67)论代际伦理及其关涉视域和基本原则[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101-107.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4年第6期全文复印。 

  (68)论网络社会的代际数字鸿沟及其伦理表现[J].湖湘论坛,2004(02):44-46.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4年第7期全文复印。 

  (69)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哲学随想[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3):30-34.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3年第11期全文复印。 

  (70)代际伦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新的研究课题[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7-11.《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3期摘登。 

  (71)论作为现代性问题的代际伦理[J].广东社会科学,2003(01):114-119.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文摘卡》2003年第2期转摘。 

  (72)公德和私德的厘定与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J].社会科学,2002(02):57-60.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2年第10期全文复印。 

  (73)论精神文明的价值衡量[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1(04):3-5.人大复印资料《精神文明导刊》2002年第5期全文复印。 

  (74)论邓小平关于批判继承和改造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思想[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1):41-43+115.人大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研究》1996年第6期全文复印。 

  (75)邓小平的富德观[J].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03):12-15.人大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研究》1996年第11期全文复印。 

  (7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J].学习与探索,1995(06):49-56.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1期全文复印。 

  (77)道德认识真理性试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105-112.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19946期全文复印。 

  (78)试论中西方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基本判别[J].晋阳学刊,1994(02):38-44.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48期全文复印。 

  (79)人性论、伦理学、认识论的三位一体──中国传统哲学道德认识论的基本特征刍论(Ⅰ)[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1994(01):38-43.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19953期全文复印;《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46期摘登。 

  (80)伦理实践:道德认识的逻辑中介和实践基础[J].社会科学家,1994(02):33-38+54.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19949期全文复印。 

  (81)伦理、道德与道德认识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01):22-29.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19938期全文复印。 

  (82)道德直觉:道德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J].贵州社会科学,1993(02):43-47.《新华文摘》19935期论点摘编。 

  (83)中国传统哲学道德认识论的主体条件和运思方式[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3(06):27-32.《哲学动态》19943期摘登。 

  (84)认识论的文化意蕴[J].社会科学家,1992(04):56-62.《新华文摘》19932期论点摘编。 

  (85)从人掌握世界的方式看认识形式的划分及特点[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4):21-26.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212期全文复印;《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31期摘登。 

  (86)道德认识引论[J].求索,1991(06):48-53.《新华文摘》19922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19921期全文复印。 

  (87)伦理与管理:中国文化现代化之落实及体现——《文化·伦理与管理》读后[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4):73-78.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22期全文复印。 

  (88)伦理实践论[J].争鸣,1991(02).《新华文摘》19917期摘要转载。 

  (89)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考三则[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01):31-37.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04期全文复印。 

  (90)实践的标准和真理的标准之关系[J].争鸣,1989(04).《哲学动态》19901期评介。 

  (91)需要·认识·实践[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1):12-16.《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4期摘登。 

  (92)认识和实践关系新议[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2):112-116+67.《新华文摘》19988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全文复印。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658568 湘ICP备09017705号 湘教QS4_201212_010022 丨 信息中心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