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OA办公 | 精品课程 | 图书馆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 英文版
新闻中心
思政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思政热点
中国教育报:推动思政课建设 内涵式发展的三重路径
 发表时间:2024-09-11 15:49:00 点击次数:0

时间:2024年9月10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求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各级各类高校须进一步在课程教材体系完善、“金课”打造与优化、思政课建设格局再拓展上下功夫。
贴合时代构建科学的思政课程教材体系
  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确保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首要前提。
  一是要构建更为坚实的新时代铸魂育人教材体系。教材建设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有效的铸魂工程。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教材体系,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旗帜鲜明地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确保教材的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可读性。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中小学各学科教材,集中体现新时代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彰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智慧与勇气,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门教材的系统化、时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进教材的重要标志。要牢牢把握教材体系建设与时俱进的原则,立足时代发展、反映时代要求、答好时代之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构建起更为坚实的新时代铸魂育人教材体系。
  二是要建设更为系统完备的思政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方面,从一门课程到一个课程群,形成层层递进、有效衔接、协同共进的思政课程体系。要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时数量、课程学分等方面发挥课程体系的规范、整合和协同功能。在中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本科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硕士研究生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博士研究生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课程的基础上,形成“新必修课程+其他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课程群,科学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从课程体系延展到学科体系,在深刻把握思政课程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系中推进内涵式发展。将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评价体系、教师队伍体系建设协同推进,将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目标体系、话语体系更新有效结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打造“金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希望人民大学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守正创新打造思政“金课”体系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然之举。
  一要加强思政“金课”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建设中,使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都具备整体性思维、全局性观念,做到一体化部署、系统性行动。通过提升思政“金课”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达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真正把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
  二要发挥思政课教师在打造思政“金课”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广大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方法体系。首先,通过健全知识体系,既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又善于用学术讲政治,在循循善诱中将教与学、学与思、学与研深度结合,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其次,根据网络时代青少年话语模式的变化不断更新话语体系,善于用学生喜爱的话语风格去阐释深刻理论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去回应现实当中青年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提升话语吸引力和价值引领力。再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增强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投身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三要以全链条、高质量、内涵式思政“金课”体系提升思政课建设效果。遵循“金课”理念、严格“金课”标准、打造示范“金课”是确保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根据大中小学课程难度高低,基于学生成长认知的连续性,在纵向衔接和横向联动中构建课内课外相衔接、线上线下相补充、学段学科相融通的思政课教学新生态,形成一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课程发展链条,以内容的含“金”量、方法的“金”钥匙,成就学生成长的黄金期,实现不同学段之间课程资源要素、学生信息要素等的充分共享,形成促进思政课教学各学段耦合重组的育人价值链,实现教学效果的层层递进和螺旋上升。
拓展思政课建设新格局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立足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大思政课”理念与实践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要以“大思政课”建设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大思政课”是基于思政课内在属性与目标要求的课程形态拓展,善用“大思政课”为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支撑,其过程旨在将静态的教材文本转化为动态的教学实践,其“大”主要聚焦于思政课作为“大课”属性的内涵式回归。新起点新要求,要坚持开门办思政理念,打破传统课堂界限,把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有效融合,将触角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和网络空间,拓展课堂教学新领域、新空间,形成课堂教学新模式、新生态,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政课建设新格局。
  二要搭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当前思政课教学面临着信息渠道更加多元、课堂场域不断更迭、授课方法不断创新等教育教学环境,适应新环境新要求,要持续优化共建共享的“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在纵向上兼顾各学段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在横向上打好资源、课程、师资、管理、评价等方面的组合拳。要推动多学科跨界融合,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思维局限,充分发挥多平台育人实效,绘制思政育人“同心圆”,推动育人目标落实落细。
  三要以数字化赋能展现新气象新作为。首先,推出研讨式教室、沉浸式教室和全景式教室等,打造智慧教学环境平台,在此基础上,思政课教师可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充分运用探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集智慧互动、情景体验于一体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沉浸感、体验感,促进思政课教学模式从传统单向传授式向现代双向互动式转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其次,以智慧课堂为抓手,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案。思政课教师通过收集、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变化和兴趣爱好等多维度数据,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内容“按需供给”和“有效推送”,最终实现思想理论与教学艺术、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再其次,基于智能算法和元宇宙技术,通过靶向定位,推出沉浸式、研讨式、全景式智慧课堂,打造虚实结合的育人场景,让学生从“指尖”触动到“心尖”感悟再到“脚尖”行动,从而真正提升立德树人实效。(作者/秦法跃)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658568 湘ICP备09017705号 湘教QS4_201212_010022 丨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