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暖人心,学习雷锋正当时。3月5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组织了一场志愿服务活动。在院团委书记刘菁老师的带领下,一群满怀热情与爱心的马院学子前往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
马院师生达到福利院后,院方负责人对师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带领大家实地参观福利院的生活区、医疗康复室、文娱活动室等场所,详细介绍了福利院在孤寡老人、残疾青年关爱和社会支持方面的工作成效。通过近距离观察与交流,同学们深切感受到福利院工作者“以人为本、扶弱助残”的奉献精神,也对特殊群体的生活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福利院的青年工作站,工作人员向师生们深情讲述了福利院里的一个个感人励志的故事。有的凭借
随后,刘菁老师和学生们还前往住宿区看望了一些无法自理或参加劳动的残疾人。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位热情乐观的小姐姐,工作人员介绍说她非常喜欢唱歌。刘菁老师当即提议让这位小姐姐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她爽快地答应了,深情演唱《我和我的祖国》。虽然她的歌声并不完美,但她的真情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情不自禁地打起拍子并为她伴唱,表演完之后大家为她鼓掌,给她点赞。
活动结束后,院方负责人感谢我们的到来:师生们带来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是让我们的服务对象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尊重。刘老师感慨地说:“今日之行,我们没有为他们做什么,只是看望、鼓励、陪伴。但我希望搭建合作平台之后,我们能为他们做很多很多。”这句话不仅表达了马院师生对福利院成员们的深情厚意,也展现了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决心和行动。我们将成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马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到福利院的工作当中来,用实际行动传递爱与温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福利院负责人还为学院颁发了荣誉证书。团委书记刘菁老师接过证书,语重心长地说道:“感谢院方对我们的鼓励,这既是荣誉更是鞭策。我们将把志愿服务打造为立德树人的生动课堂。新时代的我们,个个争做雷小锋,这是对雷锋精神的最好表达。”(文、图/张宇 编辑/李昕珂 审校/邓集文 )
后附学生感言:
参观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有感
何芊
今天,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组织下,我们冒雨前往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场雨中的行程,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社会福利事业的意义,更让我们触摸到生命坚韧的光辉与人性的温暖。
一、制度保障与人文关怀:福利院的运行之道
活动伊始,福利院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入住条件、服务流程及院内人员构成。通过观看宣传短片,我们了解到,在政府政策支持与企业公益力量的协同下,福利院形成了“医养结合+个性化服务”的运行模式。这里不仅是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的庇护所,更是他们重拾尊严、展现价值的家园。护工与志愿者日复一日的专业照护,让“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承诺化为现实,彰显了社会文明的温度。
二、生命的坚韧与绽放:手工室与月月的歌声
在参观娱乐室、手工室时,一群正在制作手工艺品的残障人士令我们动容。他们虽略显羞涩,但仍以灿烂的笑容和专注的姿态迎接我们。工作人员如数家珍地介绍他们的特长:有人能编织精美的手工艺品,其中有一位女士笔耕不辍,创作了两部小说,其中一部仍在连载。她的故事让我们深刻领悟:灵魂的丰盈从不因躯体的局限而失色,精神的火光足以照亮生命的暗角。走进宿舍区,一幕场景令人泪目:护工正耐心地为一名瘫痪儿童喂饭,孩子眼中流露的依赖与安宁,是对“大爱无声”最生动的诠释。而福利院的“小太阳”月月姐姐,更以她的热情感染了所有人。尽管身有残疾,她却主动为我们引路,用真诚的交流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临别之际,她清唱了一曲《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清澈嘹亮,饱含对家国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在场者无不动容,掌声久久不息。工作人员说到:“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这是她最喜欢的娱乐方式。”
三、感悟与使命:青年的责任担当
今日之行,我们不仅见证了福利院对弱势群体的全方位守护,更感受到生命在逆境中迸发的力量。月月的歌声、护工的坚守、手工者的认真,无一不诠释着“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将理论中的“人民至上”理念转化为行动?如何以青年之力推动社会公平与包容?我深切体会到,社会福利事业需要制度支撑,更需要每个个体的参与。护工的一个微笑、志愿者的一次陪伴、社会企业的一笔捐助,皆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而今日的我们,亦应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让弱势群体不再“隐形”,让每一份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返程时,窗外的雨仍未停歇,但我们的心中已升起一片晴空。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实践之旅,是一堂关于生命、责任与爱的思政课。愿我们永葆今日之感动,以青年之肩担社会之责,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照进现实!
参观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有感
周顺意
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里,我怀揣着期待与些许紧张,跟随老师和班级同学们踏入了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大门。细密的雨丝给这次出行蒙上了一层别样的情愫,我未曾料到,这一天会成为我人生中难忘且充满力量的旅程。
工作人员热情地迎接我们,将我们引领至大厅。在那里,我们通过一段精心制作的短片,初步了解了福利院的运行状况与设施条件。短片里,福利院完备的医疗设施、丰富多样的生活区域以及各类为住在这里的人提供便利与关怀的服务项目一一展现,让我对接下来的参观充满了好奇。
随后,我们沿着文化长廊参观。长廊两侧的照片,生动地展示了福利院从创立之初到如今的发展历程。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介绍,都仿佛在诉说着福利院在岁月长河中,为无数需要帮助的人遮风挡雨、提供温暖港湾的动人故事,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它一路走来的不易与坚守。
紧接着,工作人员带领我们依次参观了超市、娱乐室、手艺工作室以及房间。在超市里,我看到了两个存在缺陷的工作人员,他们用行动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收银结算,操作起来都极为熟练,面对我们的到来时,脸上始终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这一切都让我真切意识到,尽管他们的身体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便,但只要心怀梦想与信念,他们和正常人没有区别,同样能把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甚至比想象中更好 。娱乐室里,我们看到了现代化的齐全的KTV设施;在手艺工作室中,一幅幅精美的手工艺品整齐摆放,很难想象这些出自福利院残疾人员之手,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人赞叹的作品,也展现出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创造力。走进他们的房间,整洁温馨,每一处布置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真切感受到这里就是他们温暖的家。
参观的最后,是一个姐姐和一位奶奶的唱歌。她们的歌声或许没有华丽的技巧,声音也不算洪亮,但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那歌声就像一道光,穿透了雨天的阴霾,直直地照进我的心里。从她们的歌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不屈以及顽强拼搏的意志力。
离开福利院时,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但我的内心却无比温暖且充满力量。这次经历,让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他们虽然身体上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他们完全能够胜任正常的工作,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发光发热,用自己的方式为福利院、为社会贡献着力量。无论是手艺工作室里专注创作的身影,还是超市中认真服务的态度,都彰显出他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力和对生活的执着热爱。未来,我期待能有更多机会走进这里,延续这份温暖与感动,从他们身上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的同时,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参观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有感
谭李果
昨天,我与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一同前往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进行参观。这次经历让我感触颇深,不仅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福利群体的生活状况,也让我对生命、乐观与纯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们参观了福利院的大厅和住院部,包括老年大学以及孤残老人、儿童与青年的宿舍。在老年大学里,我遇到了一位来自四川的老奶奶。听着她熟悉的乡音,我感到格外亲切,她告诉我,院里的老人中,只有包括她在内的三位老人是清醒的,其他的都长期卧床。这番话让我感到一丝沉重,难以想象那些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然而,这位老奶奶的乐观态度深深感染了我,她笑着与我们交谈,脸上洋溢着平和与满足,让我的内心不再那么沉重,反而多了一份敬佩。
随后,我们来到了孤残人群的宿舍。这里的老人、青年和孩子们有些害羞,但他们的眼神纯粹,内心充满善意。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天真的心性和乐观的态度,虽然生活给予他们不同的考验,但他们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努力绽放光彩。其中,一位女孩为我们唱了一首歌,歌声充满感染力,温暖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那一刻,我们都沉浸在歌声带来的共鸣中,感受着这份简单而真挚的情感。
这次参观让我深有感触。我看到了老年人面对孤独与病痛时的坚韧,也看到了孤残儿童和青年们纯真的笑容与乐观的态度。这让我意识到,生活的困难或许难以避免,但心态决定了我们如何面对一切。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保持希望、积极面对生活,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温度。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应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福利群体的需求。我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关心和帮助他们,让这份温暖得以延续。
参观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有感
孙盈盈
走进福利院的瞬间,就被某种温暖的力量攥住了呼吸。那些为残障人士特制的扶手、老人娱乐设备、无障碍坡道,像一串沉默的密码,破译着祖国对每个生命的郑重承诺。展览室陈列的手工串珠折射着灯光,像散落一地的星星,预告着即将遇见的奇迹。那些身患残疾但仍然坚定乐观生活的人,让我知道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压力都不值一提,我们身体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走廊里漂浮着消毒水与松节油混合的气息,而她们是废墟上开出的稍显脆弱的花朵,她们身体残缺,但她们用串珠钩织的花朵却永不凋零,甚至还有一位女生写出了三本小说。工作人员带着一个小女生让她为我们表演唱歌,她的声音嘶哑,含糊不清但是透露着浓浓的坚定,她仰着脖子,每个音符都像从裂缝中挣出的嫩芽,那首《我和我的祖国》被她唱得百转千回。掌声响起时,我看见她努力挺直佝偻的脊背,恍若一株倔强的小白杨。所有人都不约而同为她鼓掌,掌声经久不息。
临别时,我选了棵缀满水晶珠的圣诞树挂饰。我相信这些手工每一颗珠子都是她们练习了上百次的成果。此刻这棵小树正在我掌心闪烁,那些不完美的接口处,分明盛开着比完美更动人的光芒。
归途的晚风中,我忽然懂得:真正的璀璨,从来都是生命以伤痕为火种,自己照亮自己的模样,而国家也永远是我们向上生活的最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