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传承弘扬革命文化,3月2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2024级研究生在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及团委书记的带领下,前往长沙市望城区雷锋纪念馆和雷锋故居参观学习。
抵达雷锋纪念馆后,师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着雷锋故事的展品,将这位共产主义战士短暂而光辉的人生轨迹徐徐展开。团委书记刘菁老师化身“红色讲解员”,沿着雷锋的成长足迹给大家讲授了一堂沉浸式思政课,同学们从雷锋的角色转变中感悟他始终如一的奉献、拼搏精神。“这件打着层层补丁的军装,是雷锋在弓长岭矿山工作时穿过的”;“这本密密麻麻记载着‘今日修车5辆’、‘为战友理发3人’的日记本,见证着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中去的赤子之心。”同学们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文鑫同学感慨道:“雷锋不仅是课本里的榜样,更是鲜活真实的奋斗者。”
行至“精神永存”展区,邓书记结合展板内容指出,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新时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他鼓励大家要像雷锋那样,以“挤”的劲头和“钻”的钉子精神,在学业和实践中深耕细作。随后邓书记还结合雷锋纪念馆的丰富展品和珍贵史料与同学们交流,“毛泽东是哪一年为雷锋同志题词?”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党委副书记张赓接着强调:“雷锋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早在六十多年前,雷锋就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这与当代社会倡导的奉献精神高度契合。”
活动高潮环节,学生党支部副书记李昕珂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在纪念馆上空久久回荡,红色基因深深镌刻在每个青年心中。
最后,师生一行走进雷锋故居。故居仍保持着原有的朴素风貌,这里陈列着雷锋生前使用过的农具、书籍等物品。苏思源同学在参观时说到:“走进故居,仿佛能触摸到雷锋成长的温度。他那种对人民的真诚、对新中国的感恩、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正是我们新时代青年最该汲取的精神养分。”
参观雷锋纪念馆,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文化体验,更是一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希望通过此类活动,引导青年学子深刻理解并传承革命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文、图/张宇 编辑/李昕珂 审校/邓集文)
后附学生实践感悟:
孙盈盈:
雷锋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
昨天的团日活动由刘老师和邓书记,张书记组织,带领着研一研二的同学们参观了长沙望城区的雷锋纪念馆,馆内陈列的每一件物品、展示的每一段事迹,都让我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让我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人民至上,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雷锋同志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理论。他做的每一件好事,无论是帮战友缝补衣服,还是在火车上照顾乘客,看似平凡,却处处体现着对人民的关爱。他以人民为中心,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生动写照。
在工作和学习上,雷锋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劳动和奋斗的观点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雷锋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坚守岗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的 “钉子精神”,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哪怕时间再紧、条件再艰苦,也能挤出时间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这种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追求,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奋斗精神。
雷锋精神还蕴含着共产主义道德的光辉,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相呼应。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雷锋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心中装着他人,践行着共产主义道德原则。他的行为激励着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忘为社会做贡献,向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迈进。
在参观过程中,刘老师讲解雷锋话语,从如果你是一滴水,到新时代螺丝钉精神,让我看到雷锋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大地上结出的硕果。我们应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在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雷锋精神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张婵:
三月春风暖,一起学雷锋!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日,今年是学雷锋的第62个纪念日,为响应“雷锋家乡学雷锋”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号召,我们学院组织参观雷锋纪念馆的活动,鼓励马院学子积极。邓书记,张书记和刘老师更是身先士卒,亲自带领我们前去参观。
怀着敬仰之心,我走进雷锋纪念馆。今天虽是工作日,但馆内也有不少的参观者,跟着老师们的步伐,我们开始一层一层的参观,馆内陈列着雷锋生前的珍贵遗物与事迹介绍,老旧的衣物、满是批注的书籍、写得密密麻麻的日记,我记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工人日记和人民日记。这些无声的物件和文字,是雷锋的内心世界的映射和写照,透过这些,我看到雷锋在艰苦生活中仍保持着乐观与向上,在有限的生命里,毫无保留地将爱给予他人。他做的事虽然平凡,但他的一言一行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诠释着无私奉献的大爱。参观完纪念馆后,我们在厅内合影留念,然后前往雷锋故居参观,故居堂屋墙上张贴有一个雷锋家庭成员的介绍,读完之后我感到十分唏嘘,他的父母和兄弟都是很普通很悲惨的人,勤勤恳恳却没有善终,但雷锋并没有因此愤世嫉俗,怨天尤人,而是更加坚定自己努力提升自我,日后成为社会的一根顶梁柱的信念。这换做大多数人都不是件简答的事情,因此这也正是雷锋的伟大和不平凡之处。
最后, 我今天再次对“人固有一死,或重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和体会,刘老师为我们读到雷锋日记的这段话希望我们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是啊,要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生命内,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不计后果和回报地做出平凡的善事,那么我们也能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中华儿女心中的中国梦。雷锋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像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作为马院学子的我们更应该坚守雷锋精神,不管是在学习,生活还是日后的工作上,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将雷锋精神外化于心,内化于心,成为一种日用而不自觉的精神品质。
彭颖:
走进雷锋故居,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斑驳的土墙、简陋的陈设,无声地诉说着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我深知雷锋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在联系。在这里,我触摸到了信仰的温度,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
雷锋同志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短暂的一生,始终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故居的展板上,我看到雷锋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朴实无华的语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光芒,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和一名学生党员,我们更应该以雷锋为榜样,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要像雷锋那样,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离开雷锋故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雷锋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蒋婷:
雷锋,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象征着无私奉献与崇高精神的代名词。本周四,在学院组织下,我们去参观了雷锋纪念馆,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雷锋同志的生平事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内涵与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踏入雷锋纪念馆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馆内陈列着雷锋使用过的物品、读过的书籍以及他帮助群众的照片和记录,这些珍贵的展品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精神。其中,雷锋的日记尤为引人注目,那些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的话语,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让我深刻领悟到雷锋精神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雷锋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一理论,他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人生的追求。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新时代,雷锋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应以雷锋为榜样,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将以雷锋精神为激励,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艳:
参观雷锋纪念馆有感
怀着崇敬与期待,我与老师同学们一同走进雷锋纪念馆。这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幅图片,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雷锋精神世界的大门。
踏入馆内,雷锋的日记手稿静静陈列,泛黄纸张上的真挚话语,诉说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从他简朴的生活用具中,我看到一个将艰苦奋斗融入日常的青年,在有限物质条件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一心奉献。那些记录他做好事的事迹展板前,围满了人,大家轻声交流,无不被他无私助人的精神打动。他做的看似都是平凡小事,却桩桩饱含深情,诠释着不平凡的大爱。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生,我深知雷锋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立场,雷锋正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用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以无私奉献为乐,展现出集体主义精神,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摒弃个人主义,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生动体现。
这次参观,让雷锋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化作具体可感的力量。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我要以雷锋为榜样,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行动结合,从身边小事做起,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融入日常,努力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承者与践行者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