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发表时间:2025-03-10 15:30:00 点击次数:0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详细阐述了有关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得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的论断,并将人类活动概括为“人改造自然”和“人改造人”两个方面。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能美化人即人类受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并阐述了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主客体关系的理论,避免了将人或环境孤立、片面看待的形而上学观点,表明人与环境的相互创造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实践是连接人与环境的桥梁和纽带,揭示了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通过实践活动推动社会环境的变革,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人的发展,为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提供了重要视角。因此要充分考虑环境对人的影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要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们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从教育环境的角度申明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者应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 而对于个人成长而言,让人明白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既受到环境的制约,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环境,从而更好地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为自己的成长创造条件,鼓励人们不要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文、编辑/李昕珂 审核/张胧洁)